2025年5月18日是第35個全國助殘日,今年全國助殘日的主題是“弘揚自強與助殘精神,凝聚團結奮進力量”。殘疾人作為社會成員的一部分,在生活中面臨著諸多挑戰和困難。為保障殘疾人能夠全面參與和融入社會,近年來,哈爾濱市持續加大精準幫扶力度,為他們創造更加平等、包容和無障礙環境,積極拓展殘疾人就業創業渠道,激發他們自強自立精神,讓更多殘疾人實現走出家門、提升生活質量的愿望。
技術賦能 智慧助殘
近日,呼蘭區殘聯進行了每月一次集中殘疾人鑒定。呼蘭區勝利街居民彭海艷與40余名殘疾人士來到定點殘鑒醫院進行殘疾等級鑒定。彭海艷是聽障人士,此次在呼蘭區殘聯組織下進行三代證殘疾等級升級。
“以前辦理殘疾證比較繁瑣,需要往返多次,現在只需要用手機在小程序里上傳資料,再到醫院進行鑒定,就能獲得電子殘疾證了。”彭海艷邊說邊在手機上流暢地操作,興奮地展示著這一變化為她帶來的便利。
殘疾人證是認定殘疾人及殘疾類別等級的合法證件,是殘疾人享受扶殘惠殘政策、維護合法權益的依據。但因各種原因,哈市還有相當一部分殘疾人沒有辦理殘疾人證。
電子殘疾證申領過程
近年來,市、區殘聯聚焦殘疾人辦事中的難點、堵點,主動拓展服務方式,通過上門評殘、容缺辦理等手段,有效解決殘疾人辦證走不出家門、帶不齊資料、搞不懂流程等問題。為進一步縮短新辦、補辦、異地取證周期,呼蘭區殘聯提出制作電子殘疾人證的設想。依托全省一體化在線政務服務平臺,以電子證照和共享數據應用為突破口,成功開發建設智慧殘聯平臺。
在呼蘭區,想要申領電子殘疾人證的殘疾人僅需手機掃描二維碼進入數字化智慧殘聯手機服務端,在線提交申請和相關材料,經殘聯工作人員系統審核通過后,再到線下殘疾人醫學鑒定機構體檢,經醫生鑒定后在系統內進行簽字確認,生成報告直接上傳系統進行審核,減少了人力帶著審核材料跑流程的環節。殘疾人從離開殘疾人鑒定體檢室,到手機可見電子殘疾人證,最快僅需20分鐘。
呼蘭區殘聯理事長王宏宇介紹,呼蘭區殘聯在全省率先實現電子殘疾人證辦理,進一步提升了殘疾人證管理工作的服務質效。“殘疾人出門可隨時隨地手機‘亮證’,方便查看和使用。電子殘疾人證采用數字簽名技術,增強了防偽能力,并歸集到國家電子證照庫內,全國通用。”王宏宇說。
創新服務 有愛無“礙”
如何掛號、如何就診、如何取藥,這些都是殘障人士在醫院看病時經常遇到的問題。針對聽力、言語殘疾人就醫過程中溝通障礙,近年來,哈市殘聯以社會化方式為醫院捐贈遠程手語翻譯終端設備。
7日,在哈爾濱市第二醫院,醫護人員展示了遠程手語翻譯終端設備幫助聽障人士就診的全過程。手機掃一掃,在線手語翻譯客服隨即出現在屏幕中,用準確、及時的手語翻譯與聽障人士進行溝通,全程陪伴患者就醫。
體驗遠程手語翻譯終端設備
“我心臟不舒服,想要看一下醫生。”一名聽障人士對著屏幕做出這句話的手語,手語翻譯系統通過語音及文字兩種方式,把患者的癥狀較為準確地表達給了醫護人員。“好的,我現在帶您去心血管內科就診。”醫護人員對著屏幕說完,屏幕便出現對應的手語,隨即聽障人士在醫護人員的引領下順利地來到心血管內科診室。為方便就診,每個診室內還設有在線掃碼翻譯小程序,實現醫生與聽障人士順利交流,提高了他們就醫的便利性和效率。
據了解,截至目前,哈市已有12家三甲醫院安裝了智能手語翻譯終端。該終端集成了真人手語翻譯、AI手語、語音文字轉換、大字模式、外文翻譯等功能,極大地為聽障人士解決了溝通問題。
“香坊區文昌街299號門前,盲道破損,存在安全隱患,請有關部門幫忙解決。”6日,市民張女士在辦事途中,隨手拍下盲道破損照片,并上傳到哈爾濱市城管局數管中心“隨手拍”平臺。令她沒想到的是,投訴當日,她就收到“隨手拍”平臺反饋的圖片,其反映的破損盲道已經修復完畢。
為殘疾人等特殊群體營造一個文明友好的無障礙環境,去年以來,哈市殘聯聯合哈爾濱市城管局發起“有愛無礙,讓城市更文明”為主題的“隨手拍”活動。哈市城管局在“哈爾濱數字城管公共服務平臺”的“隨手拍”模塊增加“盲道破損”監督板塊。
市民在出行時發現盲道存在破損情況,可通過微信搜索“哈爾濱數字城管公共服務平臺”,點擊主頁右下角“城管業務”中“隨手拍”模塊,按照受訴提示要求,填報相關問題信息,提交后由平臺受理人員負責交由哈市城管局相關部門整改落實并跟蹤辦理,最終辦理結果通過微信向投訴市民反饋。
加大幫扶 就業圓夢
“一直想找份工作來減輕家庭負擔,沒想到這么順利就找到了。”今年39歲的陳寧家住方正縣寶興鄉石家村,因小兒麻痹造成肢體三級殘疾。近日,陳寧通過方正縣殘聯組織的“走企拓崗”活動,成功就職方正縣鄉依食品加工廠,負責食品裝箱工作。
去年以來,方正縣殘聯創新工作形式,深入轄區企業走訪調研,積極為殘疾人尋求適合崗位。通過轉發招聘啟事和逐戶動員,方正縣殘聯分批帶領符合條件的求職者前往相關企業進行實地參觀。在方正縣暢彩科技有限公司,求職者們參觀了編織袋生產線,了解企業生產的各個環節。在哈爾濱中村精密工具制造有限公司,求職者們深入了解刀具制作流程,詢問企業都需要什么工種的工人,哪些生產環節適合殘疾人,和企業負責人溝通薪資情況。用工企業表示,將根據殘疾人的身體情況,為他們安排合適的崗位。
據統計,截至目前,哈市共有殘疾人55.6萬人。為促進哈市殘疾人實現較為充分較高質量的就業,近年來,哈市殘聯制定印發了《哈爾濱市扶持殘疾人就業創業實施辦法》,對超比例安置殘疾人的就業單位按照每超規定比例1人獎勵5000元的標準進行資金獎勵;對自主創業的殘疾人按每人8000元的標準進行扶持。
今年4月,由哈市殘聯與哈爾濱開放大學聯合打造的“哈爾濱市殘疾人職業培訓基地”在哈爾濱開放大學正式揭牌。哈市殘聯與哈爾濱開放大學將依托“1+2+X”合作模式聯手共建,構建起殘疾人教育、職業培訓等長期合作機制,為殘疾人學員量身打造“個性化課程定制、全過程跟蹤輔導、終身化學習支持”的一站式服務體系。“哈爾濱市殘疾人職業培訓基地”的成立標志著哈市殘疾人就業創業保障體系實現從“分散式扶助”向“專業化培養”的跨越性轉變。
哈市殘聯相關負責人介紹,下一步,哈市將繼續以提高殘疾人就業創業能力、促進殘疾人就業增收為目標,努力為殘疾人提供扎實有效的扶持措施和政策支持,幫助更多殘疾人融入社會,實現人生價值。
記者手記:關愛殘疾人 讓愛蔓延
扶殘助殘是一項溫暖的事業,最能彰顯一座城市的溫度。近年來,哈爾濱市創新服務體系,優化服務模式,讓更多殘疾人得到切實可行的幫助和扶持,讓他們樹立起自尊、自強、自信、自立的信心,提升了他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關愛殘疾人是一項長久的工作,相關部門應持續聚焦殘疾人就業能力提升與長遠發展,推動殘疾人“從實踐中學習技能、從培訓中提升能力、從創業中實現價值”的閉環發展。呼吁更多企業、社會組織加入殘疾人就業幫扶行動,共同搭建公平就業平臺,消除社會偏見,讓他們真正擁有更多就業機會,實現自我價值。
責任編輯:董雪婷
審核:劉海龍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舉報郵箱:chinahljcn@126.com
即時新聞
更多>融媒矩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