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條“落實家長陪餐”的消息火爆朋友圈,得到哈爾濱家長的關注。陪餐要求注明:按班級、學年順序,每天由一位家長中午到校陪同學生一起食用“校園餐”, 陪餐家長應對餐食進行客觀評價,做好陪餐記錄,及時發現和解決集中用餐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這一新舉措被點贊,是因為家長直接參與到“監管”當中,這就為“校園餐”再架一道安全線,增加了一層安全網。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
“校園餐”的安全牽動著每一位家長的心。2013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就食品安全提出,食品安全,是“管”出來的,能不能在食品安全上給老百姓一個滿意的交代,是對執政能力的重大考驗。國務院食安辦、教育部、公安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市場監管總局聯合印發《校園食品安全排查整治專項行動實施方案》,國家和地方各層級分別開通校園食品安全排查整治專項行動舉報郵箱和電話,鼓勵廣大師生和家長開展社會監督。
加強食品監管,應該多方參與
家長陪餐是“監管”的一個創新。家長發現食品存在問題時,往往會第一時間指出并發聲。當家長成為試吃員,相信配餐企業也會有所“顧忌”,從食材選購,到食品加工,再到成品運輸,任何一個環節都不敢馬虎,一旦出現疏漏,都可能釀成嚴重后果。當然,這還需要職能部門加強日常監管,豐富監管方法、創新監管手段,鼓勵從業人員和社會公眾參與監督。只有不斷構建多方共監督共治理格局,才能及時發現和有效控制食品質量安全風險,實現“校園餐”絕對安全。
確保食品安全,筑牢道德防線
食品安全問題從根本上說還是人的問題。配餐企業要想保證食品安全,就要建立有效的生產制度,提高員工技能培訓,加強道德教育。事實上,許多食品安全事件的發生,都是因為生產者誠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最終釀成的惡果。目前,學生配餐已市場化,餐飲企業要想長遠發展,不想被淘汰,企業負責人及相關從業人員就要從選食材上不玩虛的,做飯菜上玩真的,實實在在,干干凈凈,做好每一餐。這樣家長才會心甘情愿選擇你,掏錢買單。
“安以質為本,質以誠為根”,食品安全的基礎在于食品的質量,只有高質量的食品才能確保安全。無論是生產者還是監管者,都需要以誠實的態度對待食品質量,這樣才能建立起公眾的信任,確保食品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作者:張娟 黑龍江畫報社編輯部主任)
責任編輯:張宇
審核:劉海龍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舉報郵箱:chinahljcn@126.com
即時新聞
更多>融媒矩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