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教育是強國建設、民族復興之基。到2035年建成教育強國,是黨中央作出的重要決策部署,是習近平總書記念茲在茲、殷切期盼的“國之大者”。黑龍江省教育系統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和全國教育大會精神,牢記囑托,砥礪奮進,奮力書寫教育強國建設新篇章。日前,省教育廳新媒體矩陣推出“牢記囑托,堅定前行——奮進教育強國建設新征程”專欄,展示全省教育系統加快教育強國、教育強省建設的生動實踐。
今天,“牢記囑托,堅定前行——奮進教育強國建設新征程”專欄之“教育強省——各地教育成就巡禮”系列,通過一篇報道、一組數據,介紹大慶如何加快推進教育高質量發展,著力打造現代教育強市——
一篇報道帶你看
大慶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始終堅持教育事業優先發展,把教育工作作為重大的政治責任、重點的戰略任務、重要的民生福祉,統籌推進教育科技人才一體化發展,努力挖掘釋放教育潛力,全力促進教育高質量發展,著力打造現代教育強市。
加強黨的領導,堅持教育優先發展地位
大慶市始終堅持和加強黨對教育工作的全面領導,健全黨委統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部門各負其責的教育領導體制。堅持高點站位,市委每年專題研究教育事業發展、教師隊伍建設、思政課一體化等重點工作。市政府資金投入優先保障教育、項目建設優先安排教育、人才引進優先考慮教育,教育發展環境不斷優化。2018年以來,累計投入8億元,新建改擴建7所優質學校。健全黨管教育機制,全市中小學校黨組織領導的校長負責制改革實現全覆蓋。全市教育系統精神文明建設單位(校園)創建率100%。
大慶市加快主城區熱點地區學校建設,新建實驗中學附屬九年一貫制學校
堅持五育并舉,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時代新人
深入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突出優勢特色,堅持“五有”、抓住“四個途徑”,開展大慶精神(鐵人精神)教育,中國教育報專題報道大慶精神鐵人精神教育傳承工作。深入推進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搭建“一委一站一社團三學堂”的思政一體化組織框架,“一書五館二十六基地”紅色教育資源助推思政課建設,初步形成學段縱向貫通、學科橫向融通的“大思政課”格局。秉持健康第一理念,中小學校開足開齊體育課程,打造特色陽光課間操,建立校內比賽、校際聯賽、選拔性競賽為一體的體育競賽體系,全市有國家級足球特色校69所,冰雪特色校28所。堅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組織藝術展演,豐富社團活動,培養學生藝術愛好,全市中小學校藝術社團發展到420個。著眼“精神、知識、品質、技能”四個維度,結合紅色傳承教育,打造大慶新時代多維多元多樣特色勞動教育,全市新改建340個勞動教育實踐基地(區域),經驗做法在全國中小學勞動教育現場推進會上作經驗交流。
大慶市成功舉辦2024年黑龍江省青少年校園足球四級聯賽總決賽
實施擴優提質,推動各級各類教育高質量發展
大慶市加快構建幼有優育、學有優教的高質量基礎教育發展體系,全市有公辦幼兒園179所、普惠性民辦園249所,學前教育規模逐年穩步增長。統籌推進以農村學校聯盟式發展、城鄉“1+1+1”教共體建設和鄉村溫馨校園創建為主要抓手的“三位一體”發展策略,加快縮小城鄉教育差距。義務教育優質資源供給能力不斷提升,市區“東四西三”為牽動的優質集團化辦學格局初步形成。傾力打造科技創新、人文素養、藝體特色、學科競賽特色高中,優質高中集群效應顯著,全市省級示范高中12所,高考連年取得可喜成績。圍繞“1357”現代產業體系和新質生產力需要,深化產教融合,推動企業、院校“橫向聯合、縱向貫通”,先后引進省水利學校、省商業職業學院,做大做優職教資源。成立職教聯盟,構建“一醫一服一智造”為主干的專業布局,打造國家級重點院校3所、省級重點專業33個。
大慶鐵人中學學生生物實驗科學教育
注重引育銜接,打造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
大慶市始終將教師作為教育發展的第一資源,把建設高質量教師隊伍作為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的根本任務。一方面,抓引進補充,暢通教師隊伍源頭活水。瞄準名校名院引進一批,針對農村基層補充一批,面向社會群體考錄一批,每年補充年輕教師600名左右,有效解決隊伍結構性矛盾,全市教育系統40歲以下年輕教師近8000人。另一方面,抓優化提升,促進優秀人才卓越成長。以“四有”好老師為標準,堅持組織市、縣、校三級精準培訓,開展教學視導、名師講堂、教學大賽等活動,每年培訓教師4萬人次以上。通過設立名師工作室、組織教學競賽等多種形式,激發教師的專業成長動力。傾力打造全市教師隊伍“十百千”領頭雁,培養龍江骨干教師95名、龍江卓越教師15名、龍江教學名師12名,形成優秀人才爭相從教、教師人人盡展其才、好教師不斷涌現的良好局面。
大慶市從2021年至今連續舉辦三期優秀年輕干部教師戰略培訓班
征途漫漫,唯有奮斗。站在新的歷史起點,大慶市將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有第一必爭,見紅旗必扛”,用實際行動不斷擦亮大慶教育金色名片,為大慶“三個城市”和社會主義現代化新龍江建設作出積極貢獻。
一組數據帶你看
責任編輯:董雪婷
審核:劉海龍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舉報郵箱:chinahljcn@126.com
即時新聞
更多>融媒矩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