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科技部辦公廳、財政部辦公廳聯合發布《2024年中央級高校和科研院所等單位重大科研基礎設施和大型科研儀器開放共享評價考核結果的通知》,哈爾濱工業大學在此次評價考核中獲得“優秀”,在參評的344家參評單位中,位列中央級高校第一。這是繼2022年、2023年獲得“優秀”后,哈工大再次獲得佳績。
為了讓重大科研基礎設施和大型科研儀器真正“忙起來”“走出去”,讓老師、學生真正“用起來”,充分支撐國家創新整體效能提升、服務國家重大科技創新,哈工大這樣“出招”。
立機制,讓大型儀器開放規范化
“請談談學校的重大科研基礎設施和大型科研儀器開放共享工作。”當面對這個問題時,不少人的回答都圍繞著“機制建設”“制度體系”展開——
分析測試中心主任來忠紅說:“學校注重對實驗技術人員業務能力等方面的考核,率先在中心開展‘全成本核算’試點工作,這對于我們是壓力更是動力,過緊日子的同時也提高了老師們的成本意識。大型儀器集中放置、統一管理的模式極大地提高了設備的使用效率,我們越來越能深刻地體會到學校對大型科研儀器開放共享工作的高度重視。”
“從大型科研儀器設備開放共享管理到共享資金合理使用,都能夠找到規范的制度準則,這使我們的開放共享‘有法可依’。”空間環境與物質科學研究院院長助理李亮對學校完善的開放共享制度感受頗深。
近年來,學校持續創新管理思路,出臺一系列機制建設舉措:把科研儀器開放共享列為學校年度重點工作;完善制度體系,推進公共平臺建設;組織開展開放共享評價考核……并且,還先后出臺了《哈爾濱工業大學大型科研儀器設備開放共享管理辦法》等10余項校級開放共享制度,使得開放共享工作真正有效地服務于人才培養、科技創新和社會服務。
搭平臺,讓大型儀器管理集約化
今年六月,空間環境地面模擬裝置在馬不停蹄地運轉,眼前的中國科學院微小衛星創新研究院副研究員蔡毓龍正帶領團隊使用300MeV質子重離子加速器。“空間環境地面模擬裝置的開放共享給我們提供很多便利,在這做實驗,不僅加速器輸出的速流穩定,我們也不需要帶更多額外的測試設備。”
蔡毓龍帶領團隊在空間環境地面模擬裝置做實驗
和蔡毓龍一樣,哈爾濱醫科大學副教授喬書培也借助空間環境與物質科學研究院的平臺開展了自己的研究。“預約起來很方便,每個儀器都有對應的管理人員,線上就能聯絡好預約事宜。”
推動儀器設備集約化管理,加強“儀器設備公共平臺”建設是學校重大科研基礎設施和大型科研儀器開放共享工作的重中之重。諸如空間環境與物質科學研究院開放共享的基礎科學研究平臺,在哈工大還有很多。
分析測試中心技術人員向學生示范儀器使用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2023級博士研究生劉宇薇經常在分析測試中心做實驗:“中心有專業的技術人員隊伍為我們做測試支撐,很大程度上彌補了我在操機時會出現的不足。”
學生在分析測試中心做實驗
建系統,讓大型儀器使用智能化
“我們只需要輕點鼠標,就能輕松完成儀器的查詢、預約、審批、費用核定、統計分析等。”坐在電腦前,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2022級博士研究生吳澤霖僅用幾步就完成了所需儀器的使用預約。
吳澤霖在系統上預約使用大型儀器
如今,學校的大型科研儀器開放共享系統可以提供智能檢索、設備預約、財務預約、核算轉賬“一站式”服務,廣大師生使用起來更方便。
大型儀器設備可視化智慧管理平臺
儀器設備巡查
“以機制創新促共享,以平臺建設促發展,以系統升級促開放。”實驗室與設備管理辦公室主任張琳說:“學校通過專項補貼資金激勵、儀器設備巡查、加強對內對外宣傳、盤活因待維修導致的設備閑置等一系列‘組合拳’,充分提高科研儀器資源有效利用。”
工信部部屬高校實驗室管理工作聯盟揭牌儀式
新征程,再出發!學校將通過信息化實現“購置論證-設備安全-房屋使用-儀器開放-運行監測-績效評價”的全周期管理,繼續堅持問題導向、結果導向和目標導向,解放思想、開拓進取,主動服務教育教學和科學研究工作,為龍江地方社會經濟發展和國家戰略需求貢獻力量。(李雙余 張琳 記者 徐楠 圖片由哈爾濱工業大學提供)
責任編輯:董雪婷
審核:劉海龍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舉報郵箱:chinahljcn@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