遜克縣民族小學自2011年成立以來,便肩負著傳承民族文化、促進民族團結的重任。這里不僅是多民族文化的交匯點,更是鄂倫春文化傳承的沃土與民族團結教育的搖籃。學校擁有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和豐富的民族文化資源,加之致力于民族團結教育的教師隊伍的辛勤耕耘,使得民族文化不僅僅局限于課本上的知識,而是融入了孩子們的日常生活中。從口弦琴的悠揚旋律到樺皮畫的精美絕倫,從鄂倫春語的獨特韻味到民族舞的翩翩起舞,每一種民族文化都在孩子們心中生根發芽,綻放出絢麗的花朵,共同編織著一個又一個關于團結、夢想與未來的美好故事,書寫著遜克縣民族小學在傳承與創新中的輝煌篇章。
民族文化瑰寶:深植于心,魂牽夢繞
在遜克縣民族小學的校園內,多民族文化如萬花筒般絢爛多彩,彼此映襯,其中鄂倫春文化宛如一顆耀眼的寶石,散發著迷人的光輝。學校作為鄂倫春文化傳承的關鍵陣地,不僅將口弦琴的悠揚樂聲、民族舞蹈的靈動飄逸、鄂倫春語言的獨特魅力以及樺皮畫藝術的精湛工藝等文化瑰寶,深度融入到日常的教育教學活動中,而且致力于讓這些民族文化的精髓深深扎根于每位學生的內心深處,讓民族文化之花在校園內絢麗綻放。
口弦琴,這一承載著鄂倫春人歷史記憶與情感寄托的省級非遺瑰寶,在學校得到了精心呵護與傳承。鄂倫春民族文化口弦琴傳承人莫拉乎爾.文寶老師,以其精湛的技藝與滿腔的熱情,親自指導學生們學習口弦琴的演奏技巧。在他的悉心教導下,一批批口弦琴小演奏家應運而生,他們的琴聲宛如山澗溪流,清澈悠揚,傳遞著對鄂倫春文化的深情厚誼。每當學校舉辦文藝匯演,口弦琴演奏總是成為最引人注目的亮點,贏得了師生們的陣陣掌聲。學校2021年11月被設定為第三批全國中小學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學校,傳承項目就是口弦琴。文寶老師大膽創作,涌現出一系列的優秀作品,其中代表作《秘境興安》、《卡姆的呼喚》曾在國際和國內多個舞臺進行展示,獲得高度認可。2024年9月被確定為黑龍江省第七批非物質文化遺產鄂倫春口弦琴技藝傳承人。
(作者:遜克縣民族小學校 賈紅艷)
責任編輯:董雪婷
審核:劉海龍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舉報郵箱:chinahljcn@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