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杯是什么比赛-nba在线直播免费观看-男足亚洲杯2023赛程直播-五人制足球场划线|www.jncul.com




黑龍江網 > 維度新聞

官方回應騎行者被大貨車碾壓:人已死亡,事故處理中 發(fā)布時間:2024-09-05 10:18 來源:紫牛新聞客戶端

  9月1日,河北省霸州市發(fā)生一起騎行者被大貨車碾壓事件,網傳騎行者已不幸遇難。9月4日,記者從事發(fā)地堂二里鎮(zhèn)政府證實,該事件中的騎行男子已死亡,案件以交通事故處理中。

  據騎行博主@五行三界之外 賬號曝光的事發(fā)監(jiān)控顯示,該騎行男子是在兩輛大貨車中間騎行時,疑似為躲避積水往左后,遭后方大貨車碾壓。

  事發(fā)地周邊多位商鋪老板向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證實,1日上午,騎行男子在鎮(zhèn)上沒有機動車道劃分的G112國道上行駛時發(fā)生車禍。“騎車的人當場身亡,有人現場拍到視頻已經沒法搶救。”一商鋪老板告訴記者,后來救護車和警察都趕到現場,下午路段就恢復了正常。

  組隊騎行在兩輛大貨車間

  避讓積水遇到貨車靠右行駛釀成悲劇

  騎行博主@五行三界之外 告訴記者,該事件的現場畫面中可以清晰看到,騎行男子當時正和騎行隊友靠右行駛,前后有兩輛半掛貨車。“我估計遇難的騎行者離后方的大貨車也就15公分左右,這個距離下騎行者是完全能夠感知到大貨車的存在的,并且大貨車動靜特別大,應該及時避讓遠離。然而在這種情況下,騎行者疑似因為前方有積水下意識向左打方向避讓,導致在大貨車盲區(qū)內被碾壓。”談及此事,該博主表示遺憾與痛心,他認為大量騎友如果有足夠的安全知識及騎行技巧的話,完全可以避免此事。

  博主向記者提供的事發(fā)視頻中顯示,事發(fā)時有兩名騎行者一前一后行駛在兩輛大貨車中間,因為道路右側有積水,兩名騎行者都有偏向車道中間避讓積水的舉動。然而靠后的騎行者因靠近大貨車加之速度慢被大貨車撞倒碾壓,現場畫面顯示貨車為7對輪胎的半掛貨車,事發(fā)時未有明顯減速,疑似未發(fā)現騎行者。

  “視頻里還有一個騎普通自行車的路人走的積水,哪怕就跟大貨車并排騎也沒有出現意外。”博主表示,許多騎公路車的愛好者因為沒擋泥板等原因,擔心積水甩到身上,便會下意識繞開積水,但這一舉動的前提應該是保證安全,“視頻中的大貨車也有疑似為讓對向車輛靠右行駛的行為,在壓縮了騎行者空間的情況下悲劇發(fā)生。”

  安全科普博主介紹:法規(guī)不完善前提下,騎行者要提高自身安全意識與技巧

  有十多年騎行經驗的安全騎行科普博主張先生向記者介紹,“每年火熱的川藏線318國道騎行也都充斥著類似危險,國道上大貨車很多,遇到突發(fā)情況并不像小車能及時剎住車,騎行者一定要特別小心。很多騎行者的安全意識并不到位。”張先生告訴記者,當下騎行的門檻非常低,普通人以為買一輛專業(yè)的車就可以騎行,但現實情況并沒有那么簡單。

  “我經常發(fā)視頻教騎友第一是安全意識,第二就是控車的基本功。騎行是需要技術的,很多人連剎車都不會,以為公路車像平時的單車一樣捏住剎車就行。但實際上專業(yè)的自行車能騎到三四十公里的時速,是不能用普通的剎車方法去急剎車的。”張先生表示,因為騎行控車技巧不掌握導致的摔倒最多導致骨折,但在情況復雜的道路上摔倒后很可能面臨二次碾壓,這就會有致命的危險。

  “目前關于自行車相關的法律已經20多年沒更新了,當初法律制定的時候自行車車速都超不過二十公里時速。如今整個情況今非昔比,但相關規(guī)定還比較落后。比如法規(guī)中寫道,沒有非機動車道的情況下,非機動車靠右行駛,但靠車道右側三分之一還是一半的距離行駛沒有具體規(guī)定,這就導致了很多爭議。”張先生告訴記者,河北霸州的這次事件就暴露出騎行者與機動車只能在同一條道路行駛時,要多靠右側才合理的問題,“并且在不少機動車與非機動車混用的道路上還有靠右違停的汽車,騎行者只能往左避讓的情況下還可能被停車司機開門‘殺’,大多數司機都容易不觀察后方非機動車開門,進而導致事故發(fā)生。”

  張先生認為,在法律法規(guī)沒有更新完善的情況下,騎行愛好者們最好更多通過提高自身安全意識與控車技巧來保障安全,“我從五六月份開始在短視頻平臺上進行騎行安全和技巧科普就是這個目的。我們騎行十多年通過經歷與思考有了這些經驗,那些剛入門的騎行者可以不用親身經歷,多看多想形成意識后,說不定就能救命。”

  紫牛新聞記者注意到,近年來,因為騎行運動的流行,全國各地也都發(fā)生過不少本可避免的安全事故,廣大騎行愛好者應該留意學習相關安全知識與技巧,共同防范和避免事故的發(fā)生。

責任編輯:董雪婷

審核:劉海龍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舉報郵箱:chinahljcn@126.com

推薦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