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近日連續降雨和上游來水等因素影響,牡丹江市部分區域水位超限,鏡泊湖蓄水流量已超過50年一遇,防汛抗洪形勢較為嚴峻。牡丹江市聞“汛”而動,積極開展筑堤防洪、過水區域群眾救援與轉移安置等工作,在風雨中與洪水賽跑,保衛生命財產安全。
轉移被困群眾
讓黨旗在防汛一線高高飄揚
越是雨急浪高,越見砥柱中流。面對嚴峻的汛情,廣大黨員干部為守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挺身向前,在防汛一線用堅守擎起鮮紅的黨旗。
7月29日凌晨兩點,接到寧安市防汛抗旱指揮部發出的緊急通知后,全市機關黨員干部迅速到位并投入工作,在寧安城區牡丹江北岸構筑一條寬1.5米、高1.1米、長2500米的臨時堤壩。
29日早6點,記者站在橋上,看到一條望不到邊的沙袋堡壘已經在岸邊筑起,沙袋堡壘下的河道里,是滾滾而下的大水已經接近大橋上最上端的孔洞,而岸邊上,還有源源不斷的市民、武警戰士趕來,共同守護家園。
在防汛一線,身患糖尿病的寧安市執法局孫海峰困了就在沙袋上躺躺,渴了喝上幾口礦泉水,餓了找干糧充饑。“接到通知,我毫不猶豫在第一時間報名請求參加。”孫海峰說,自己是黨員,還是一名退伍軍人,必須用實際行動展現“退役不退志,退伍不褪色”的責任和擔當。
“汛情就是命令。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在防汛抗洪工作中就是戰斗堡壘。”寧安市組織村“兩委”干部、駐村干部、黨員志愿者深入網格、重點路段提示周邊群眾,并挨家挨戶拉網式排查,及時轉移群眾。
寧安市江南鄉東星村黨支部書記鄧承斌向記者介紹說,29日凌晨,村兩委班子帶領所有黨員干部、青年團員,依托村內包保分片網格群第一時間做好村民轉移工作,當日中午就將全體村民轉移到了安全地帶,全力確保了村民的人身安全。“目前,村內的洪水已經退去,全體村民已經返回村內,在黨員干部的帶領下,全面開展生產自救工作。”鄧承斌說。
以汛為令,不舍晝夜,哪里最危急,哪里就有黨員沖在前。在防汛一線,能凝聚起溫暖人心力量的,永遠是那高高飄揚的黨旗!
筑牢堤壩
軍民齊心戰洪水
在抗擊洪水的緊要時刻,武警官兵和志愿者日夜奮戰,普通群眾也積極支援,以堅毅和勇氣對抗洶涌的洪水,筑起了一道堅不可摧的屏障。這場與時間賽跑的搶險斗爭展現出了眾志成城的力量。
為防止洪水倒灌進入城區,29日至30日期間,武警黑龍江總隊牡丹江支隊累計出動官兵300余人次,他們在大堤上組建黨員突擊隊,連續奮戰16小時筑牢堤壩,全力以赴抗洪搶險。
7月29日凌晨兩點,牡丹江軍分區緊急出動官兵和民兵240余人分赴寧安城區牡丹江北岸、西安區溫春鎮裝運沙袋,壘筑岸堤,連續奮戰10個小時,全力迎戰洪峰。
面對險情,人民子弟兵和搶險隊員們沒有絲毫畏難,冒著三伏天的高溫酷暑,揮鍬掄鎬、揮汗如雨奮戰到傍晚。他們作風頑強,技術過硬,經驗豐富,行動高效,緊鑼密鼓地鋪五彩防水布、填裝沙袋,處置堤防險情。“關鍵時刻還得是人民子弟兵,可他們大多數也都還是孩子!”不少市民心疼著這些濕透衣背、被曬得黝黑的孩子們,自發地送去關懷。
“歇會吧,我來裝沙子!”29日天剛亮,在寧安城區牡丹江北岸,趕來的志愿者搶著接過了沙袋。寧安的汛期讓熱心市民、青年志愿者們同樣不眠,天剛亮,他們就自發地出現在了江堤。
“在寧安市委市政府和團市委的號召下我和其他的青年志愿者們積極參與到抗洪搶險,保衛家園的戰斗中去。”暑假回鄉的應急管理大學學生李奕璇說,“盡管雙手被沙袋磨得紅腫,雙臂的肌肉也是疼痛難忍,但能為守護家園出一份力,內心滿是堅定與自豪。“
8月2日,因前期受到連續強降雨天氣的影響,導致牡丹江市溫春鎮部分低洼處遭受了不同程度積水。牡丹江市消防救援支隊和牡丹江市森林消防支隊指戰員從8月2日進行排澇工作持續到4日。
開展排澇
洪流逆行顯擔當
“我們這有被困人員,請求支援!”29日晚上10時,牡丹江市藍天救援隊人員陸續帶著設備到達鏡泊湖北門封閉路段。
“路面被淹,面前是一片大水,分不清哪里是路面,我們只能緊急調用救援船,由無人機在上面探路,當地居民帶路,一點點摸索著前進。”牡丹江市藍天救援隊隊長龐志遠回憶說,“我們一直和被困人員保持聯系,讓他們點燃火堆,方便尋找。”
就在他們找到第一組被困人員后,才得知,還有兩組被困人員分別在江對岸。隨后,龐志遠立即調動力量,組織分別營救。“去的時候水位在膝蓋,回來的時候水位到達大腿根。長時間的水里跋涉,不少隊員累得腿都抬不起來了,看到被困人員全部安全了,我們覺得值!”龐志遠說。
7月31日14時,鏡泊湖下游牡丹江石頭站(寧安市石巖鎮)水位達98.29米,超警戒水位2.19米,超保證水位1.49米。寧安市公安局立即召開防汛救災工作部署會議,配合屬地黨委、政府及時轉移緊急避險人員。
“警察同志,我們這有人被困,快來!”寧安市渤海派出所接到群眾求助后,立即攜帶救援物資前往被困群眾所在地,民警有的抱著孩子、有的背著老人,成功將7名群眾轉移到安全地帶。
面對嚴峻防汛形勢,牡丹江市公安機關第一時間啟動應急預案,全力打好防汛“主動仗”,筑牢汛期安全“堤壩”,全力保障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據統計,從7月28日21時至31日16時,牡丹江市公安機關累計出動1762名警力參加防汛搶險工作,配合相關部門妥善將10365名緊急避險人員轉移、安置到學校、村委會等安全安置點。
抗擊內澇 妥善安置
風雨之中,人民群眾的“關鍵小事”,更是黨員干部心中的牽掛,轉移群眾、安置點……都成為檢驗初心使命的“大考點”。
30日,記者在陽明區鐵嶺河大橋看到,水位上漲逼近臨近江邊的村屯路面、大棚,幾名公安人員在入村路口拉起警戒線,村民已經被轉移,警示過往行人不要靠近水域。
愛民區結合實際已經啟動三級防汛應急響應,根據之前做好的防汛準備預案,防汛工作正在有條不紊地進行。工作人員快速梳理搶險人員、物資臺賬,同步推進轄區12個安置點按“五有”要求進行再完善,隨時做好搶險救援準備。同時加強值班值守,執行24小時領導帶班和專人值班制度,健全信息報送機制,加強預警監測,嚴格落實直達基層責任人“叫應-反饋”機制,確保各項工作落實到位。
西安區溫春鎮本次內澇較為嚴重。記者看到,公路兩旁的農田和房屋有不同程度的過水情況。
“目前,風險較高區域群眾已被轉移至安全地帶,我們安排人員24小時沿江巡護,密切觀測水位,及時發現可能出現的管涌險情。”溫春鎮鎮長劉赫介紹,洪水來臨前,相關部門已對此次水情進行充分研判,妥善安排群眾避險。部隊官兵、消防救援人員等連夜在岸邊擺放沙袋筑堤,防患于未然。
記者從西安區政府防汛抗旱指揮部獲悉,7月29日至31日,全區累計出動搶險人員3200人次,投入編織袋30萬袋、砂石料4500立方米,出動車輛350臺次,構筑防洪子堤4200延長米。
在東安區大灣江堤東小河段,防汛形勢同樣嚴峻。全區迅速組織1700多人的黨員干部突擊隊,第一時間將88戶151名群眾進行轉移,全天全時段連續對東小河圍堰筑壩、排險加固,堅決守住城市防線,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
作為臨時安置點之一,牡丹江市先鋒小學居住著近200名轉移群眾。時值暑假,教室里臨時搭起行軍床,床上鋪著統一規格的被褥。除了保障轉移群眾的一日三餐和其他基本生活需求外,工作人員還特別關注他們的心理狀態。
“很多老年人許久不離家,多少會住得不習慣,也擔心家里的情況。”安置點負責人、溫春鎮副鎮長徐超說,他們會經常和群眾說說家里的最新情況,減少焦慮情緒,幫助大家樹立重建家園的信心。安置點還配有醫生,時刻關注老人們的健康狀況。
目前,牡丹江水位已呈下降態勢。當地政府人員、消防員、公安干警等依舊堅守在防汛抗洪最前線,“洪水不退,我們不撤”,這是他們對群眾的承諾。
責任編輯:董雪婷
審核:劉海龍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舉報郵箱:chinahljcn@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