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6日,北京,來自埃及的留學生Kimo(前)與來自柬埔寨的留學生Sith(后)體驗為彩塑“兔兒爺”上色。在端午節和“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來臨之際,多位非遺技藝傳承人走進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學院,為在華留學生帶來“零距離”接觸中國傳統文化的體驗。
6月6日,北京,來自尼泊爾的留學生Aditi體驗制作面塑。在端午節和“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來臨之際,多位非遺技藝傳承人走進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學院,為在華留學生帶來“零距離”接觸中國傳統文化的體驗。
6月6日,北京,來自納米比亞的留學生KLAYJUE NYANUE展示自己制作的“王小和”形象木版年畫。在端午節和“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來臨之際,多位非遺技藝傳承人走進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學院,為在華留學生帶來“零距離”接觸中國傳統文化的體驗。
6月6日,北京,來自柬埔寨、老撾等國的留學生嘗試制作王致和腐乳肉粽。在端午節和“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來臨之際,多位非遺技藝傳承人走進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學院,為在華留學生帶來“零距離”接觸中國傳統文化的體驗。
6月6日,北京,來自柬埔寨、老撾等國的留學生嘗試制作王致和腐乳肉粽。在端午節和“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來臨之際,多位非遺技藝傳承人走進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學院,為在華留學生帶來“零距離”接觸中國傳統文化的體驗。
中新社記者 崔楠 攝
責任編輯:張宇
審核:董雪婷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舉報郵箱:chinahljcn@126.com
即時新聞
更多>融媒矩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