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講好小朋友們喜聞樂見的故事?這些故事都經過哪些工序被印在了報紙上?近日,19名來自河南省鄭州市不同幼兒園和小學的小讀者帶著這些疑問,在河南青年時報社《快樂少年報》編創部主辦的“探秘一張報紙的誕生”一日研學營活動中找到了答案。
“豪豬”“食人魚”“袋鼠”……在研學活動親子閱讀寫作指導課上,學生們一看到動畫片便興致高漲,一個個爭先恐后、激動地喊出動畫片里自己認識的動物。現場,《快樂少年報》主筆谷爽漪將自己的寫作經驗與動畫片里的故事結合起來,以“寫好作文的三個法寶”為主題,向參加研學活動的小讀者、老師和家長分享了自己工作10余年的寫作心得。“一篇好的作文不僅要有一個好的開頭和結尾,中間還要有好的故事。”谷爽漪說,“故事的情節要像過山車一樣跌宕起伏。”
了解報紙編輯們寫好新聞故事的“三個法寶”后,19名小讀者又開始在老師的示范下,親自動手制作紙張,接觸造紙術。一年級的任奕潔按照老師示范的步驟,在“造紙”過程中格外投入。泡料、洗料、攪拌均勻再晾曬,每一步都很認真。最后她舉著自己動手實踐后的“成果”,高興地告訴記者,動手“造紙”是今天最有趣的體驗。
隨后,學生們參觀了國內首家建成的出版專業博物館——中原出版博物館。從雕版印刷到活字印刷,從泥活字到鉛活字,從激光照排到數字印刷,每一次印刷技術的革新,對文化的傳播與傳承產生了哪些影響?在科技快速發展的今天,印刷術究竟達到了怎樣的水平?這些問題,在中原出版博物館都能找到答案。現場,在“文字的起源”小游戲里,學生們從篆書中尋找自己的姓氏。在沉浸式影院里,學生們穿越到三國時期,體驗“赤壁之戰”;穿越到宋朝,互動水墨山水畫。
學生們還來到河南日報印務中心和河南省新華書店發行集團,實地參觀報紙的印刷和包裝發行過程。在印務中心廠房內的高科技激光印刷設備前,印刷工人詳細地向他們介紹了印刷報紙和課本的全過程。
“之前只是在課本上了解過一些關于古代印刷術的簡單知識,但今天看到了這些充滿高科技的印刷術,讓我對課本出版過程的認識更深了一些。”看到廠房內的印刷工人在機器前忙得滿頭大汗,三年級的霍姝君說,“印刷課本的過程真的很不容易,我們以后要更加珍惜課本。”
隨著手工拓印古詩詞小游戲的結束,《快樂少年報》“探秘一張報紙的誕生”一日研學營也接近了尾聲。研學帶隊老師王寧珂說:“這次研學活動的意義就在于讓孩子們了解到生活和課本中看不到的知識。”
責任編輯:楊陽斯羽
審核:董雪婷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舉報郵箱:chinahljcn@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