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保護和修復事關龍江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推進生態環境保護和修復。對此,省人大代表千玉錦建議,建立市場化生態修復投融資體系,引進國內先進的生態保護修復技術,全力筑牢生態安全屏障。
千玉錦代表說:“我們欣喜地看到各地區、各部門積極探索統籌山水林田湖草一體化保護和修復,不斷加大生態修復力度,持續推進大規模國土綠化、濕地與河湖保護修復、水土保持、土地綜合整治等重點生態工程建設,取得了顯著成效。特別是為實現構建‘兩山三帶多點’生態安全格局,持續開展的小興安嶺—三江平原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試點工程、東北森林帶保護和修復工程等,對推進龍江建設生態強省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目前,在推進生態環境保護和修復的過程中,還存在著修復資金匱乏、多元化投入機制尚未建立、科技支撐能力不強等問題。對此,千玉錦代表建議,應進一步完善激勵社會資本投入生態保護修復的有效政策和措施,發揮產業導入階段政府投資的引導作用,帶動社會資本投入,保證工程有效實施。“還可以通過政策激勵,引進國內先進的生態保護修復技術,支持可落地的先進技術在當地進行規模性示范應用,為生態保護修復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技術支撐,以保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實施效果。”千玉錦代表說。(文/攝 記者 馬智博)
責任編輯:張宇
審核:劉海龍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舉報郵箱:chinahljcn@126.com
即時新聞
更多>融媒矩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