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杯是什么比赛-nba在线直播免费观看-男足亚洲杯2023赛程直播-五人制足球场划线|www.jncul.com




黑龍江網 > 杭州第19屆亞運會

做自己的冠軍 亞運青年點燃詩意杭州 發布時間:2023-10-09 16:40 來源:中國青年報

  今晚的杭州亞運會閉幕式就像一場年輕人的嘉年華,運動員、志愿者“小青荷”“愛杭城”,以及身著各崗位制服的工作人員,列隊走向離主舞臺最近的位置,與“數字火炬人”弄潮兒一起,見證主火炬的熄滅。

  在16天的賽會中,場上、場下,前臺、幕后,一張張年輕的面孔寫滿了奮斗、拼盡全力,把“詩意杭州”變得超燃。

  本屆亞運會的首枚金牌,頒給了00后賽艇女子輕量級雙人雙槳中國運動員鄒佳琪和隊友邱秀萍;浙江理工大學學生王靈作為賽會志愿者代表,走上新聞發布會講述“小青荷”的青春風采;火“出圈”的亞運會短視頻中,“氣氛組”的背景音樂響徹比賽現場,被杭州亞運會主新聞發言人毛根洪點贊“年輕人更懂年輕人”……

  從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到成都大運會,年輕人尤其是00后在大型活動中的亮相已經算不上什么稀奇事了。如今,他們在杭州亞運會期間盡情展現自我,熠熠生輝。

  當23歲的王楚欽、20歲的鄭欽文、16歲的全紅嬋、13歲的崔宸曦等運動員身披中國國旗站上亞運會領獎臺時,有一群同樣年輕的面孔也在崗位上奮斗著。

  “20歲,參加了兩次(屆)亞運會”,中國傳媒大學外國語言文化學院中英雙語播音方向學生吳昊在社交媒體寫下這句話后,收獲了逾2000個愛心點贊。

  吳昊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2010年,剛上一年級的她提著魚型燈籠走上廣州亞運會閉幕式舞臺,表演廣州民謠《月光光》。當時的她對亞運會的認知還很懵懂,只記得“舞臺的燈光照在我的身上、觀眾為我鼓掌”,那會兒她感受到“我就是舞臺的主角”。

  “13年后,我又以不同的身份參與到了亞運會中。”經過層層選拔,吳昊成為杭州亞運會板球項目的英文播報員,與她搭檔的3名播報員均為90后。

  賽場內外,年輕人儼然構成杭州亞運會的主力,以致于1999年出生的中國計量大學學生童劍暉上崗之初還擔心,“我和其他志愿者年齡差了四五歲,會不會有代溝?”

  上大學前,童劍暉當過兩年兵。本屆亞運會,他以觀眾服務領域志愿者的身份上崗服務。為了提高服務能力,同時能盡快和其他00后志愿者熟悉起來,童劍暉還專門找到學校禮儀隊的同學練習微笑。

  “后來發現我的顧慮多余了,他們有事就喊‘童哥’。”童劍暉說,上崗之后,大家很快就在工作中形成了默契,一起引導觀眾到指定座席、幫助走失的孩子尋找家長、為有需要的觀眾提供無障礙服務等等。在老師的推薦下,“童哥”還當上了小團隊的臨時團支部書記。

  杭州亞運會人力資源指揮中心執行指揮長、亞組委志愿者部部長汪杰曾在新聞發布會上介紹,本屆亞運會賽會志愿者招募啟動后,社會各界特別是高校青年踴躍參與。經過“層層篩選、優中選優”,最終選拔出3.76萬名賽會志愿者。

  賽程過半后,吳昊這樣評價自己:“站在工作崗位上,我們都不會把自己當小孩子看待,我們通過努力展現風采,也給亞運會注入了更新鮮的血液。”

  無論是開閉幕式演職人員,還是志愿者“小青荷”,都在用實際行動答一道證明題,年輕一代能干,而且能干好。

  杭州亞運會開幕式當天,《相約杭州》的短片在長達185米、高近20米的巨大網幕上播放。那是亞運會開幕式總導演陸川帶領眾多青年導演和電影人制作的短片,這個年輕的團隊里,有來自北京、深圳等全國各地的優秀人才,有參與過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和其他重大項目的年輕人。

  “排練了很多遍之后,新鮮感沒有當初那么多了,也有些許的疲憊,但是我從來沒有劃過水。”浙江傳媒學院學生譚雯予在開幕式當天參與主題曲《同愛同在》的演出,回憶起“亞運初心”,她“對成為亞運的一分子絲毫沒有猶豫”。

  譚雯予說,外場訓練時間是下午6點至晚上12點,進入“大蓮花”合練階段則是從下午3點至晚上12點。當得知開幕式當晚要面向馬來西亞、日本、緬甸等代表團表演時,她“會‘開小灶’加練,還會和朋友互相監督,”只為了向遠道而來的賓客展現最好的微笑。

  即便是一些遠離賽場、感受不到賽事氛圍的崗位,“小青荷”仍然會全力以赴。

  在工作時間里,杭州奧體中心體育館志愿者侯一凡和滕加成被稱為“飯王”,每天要為四五百位志愿者發放工作餐,還要清點倉庫中供應場館的飲用水、食品等補給物資。

  “我喜歡中國籃球隊,很想見到他們。”盡管侯一凡的工作區域就在籃球館內,但他聽不到樓上籃球館的加油聲,也看不到來往的運動員大巴。

  不過,這絲毫沒有減弱他們的工作熱情,倆人還自創“餐飲板報”,將每天的餐飲以卡通動漫的形式繪畫出來,給其他志愿者帶來一點輕松愉悅。

  汪杰記得“小青荷”身上背負的多個“最”:“服裝”最重的是吉祥物志愿者,他們每天需要穿戴重達10余斤的特形演出服互動;“變身”最多的要數在“大蓮花”服務的志愿者,要在極短的時間內迅速完成從開閉幕式演出志愿服務到田徑比賽志愿服務的轉換;動作最快的是被稱為“快擦手”的競賽領域志愿者,他們與專業運動員“比速度”,精準地搶點、快速地擦拭,確保比賽地面無汗漬。

  “他們用認真、細致、敏捷的志愿服務圈粉無數。”汪杰說。

  10月3日,中國隊男子4×100米接力奪冠后,謝震業為隊友點播了一首《年輕的戰場》。他在社交媒體上回應,祝我們所有“年輕人”找到自己的戰場,綻放屬于自己的光芒。

  10月4日,卡塔爾跳高運動員穆塔茲·伊薩·巴希姆奪得男子跳高金牌后并追平賽會紀錄后,還回憶起了他的亞運志愿時光,“當我年輕的時候,在2006年,也就是我參加比賽之前的那屆亞運會上,我是一名志愿者,為跳高運動員拿著衣物籃”。

  服務兩屆亞運會的吳昊則說,“親身參與到亞運當中,讓更多人看到我們,聽見我們年輕人的聲音”。

  本報杭州10月8日電

  中青報·中青網見習記者 尹希寧 記者 胡寧

責任編輯:張宇

審核:劉海龍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舉報郵箱:chinahljcn@126.com

推薦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