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沈陽8月22日電 (記者 韓宏)沈陽故宮博物院22日推出公益文化講座《銀漢秋期萬古同》等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讓大家來“宮里”過七夕節。
由星宿崇拜演化而來的七夕節,是中國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民間傳統節日。拜七姐(織女),祈福許愿、乞求巧藝、祈求姻緣等,是七夕的傳統習俗。
當天,以七夕的起源與變化、七夕節日習俗、七夕的飲食、七夕詩詞文化、皇太極與海蘭珠的愛情故事五部分為主講內容,沈陽故宮博物院副研究館員黃嘉于沈陽故宮西朝房推出公益文化講座《銀漢秋期萬古同》。
據介紹,古人發現,天上有兩顆很亮的星星被銀河隔開,根據當時男耕女織的分工,分別稱它們為“牛郎星”和“織女星”。民間故事賦予了“牛郎織女”美麗的愛情傳說,相傳每年七月初七,牛郎織女會于天上的鵲橋相會,因此七夕被認為是中國最具浪漫色彩的傳統節日,在當代被稱為“中國情人節”。
8月22日,沈陽故宮舉辦了手作香囊體驗活動。沈陽故宮博物院供圖
同時,七夕節又叫乞巧節,人們在這一天穿七孔針、擲花針,祈愿心靈手巧。沈陽故宮舉辦了手作香囊體驗活動,活動分為兩部分,包括由沈陽故宮博物院副研究館員張瑩講述清宮香囊的相關知識,由遼寧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那氏旗袍制作技藝傳承人姚儉萍教小朋友們手工制作香囊。
責任編輯:董雪婷
審核:劉海龍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舉報郵箱:chinahljcn@126.com
即時新聞
更多>融媒矩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