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看不見時間,但可以看見時間的力量。
用一粒種子,成就一棵樹的昂揚,
用一份答卷,激蕩“林區三問”的時代回響。
初春,杜鵑如霞,半坡滿枝俏;
夏至,清泉林間,百轉石上跳;
秋豐,花山五彩,千頃畫廊嬌;
冬深,白樺青松,萬里雪花飄。
萬物共生,聚焦“綠水青山”和“冰天雪地”,
踏上這片神奇的土地,注定迎來一場與天地之間的對話。
大自然仿佛總有一雙靈巧的手,繪出一片又一片的神奇大地。
這里,是著力打造“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的實踐地。
全面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護美綠水青山、舞動冰天雪地、做大金山銀山,高質量轉型發展邁出鏗鏘步伐。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和合之美暖天地、撼心魄,若不親眼所見,便無法抵達內心,更不知世界之大、伊春之美。
這里,是踐行“大食物觀”先行地。
放大農林一體、綠色有機優勢。強化科技賦能,促進糧食穩產增產;完善產業鏈條,讓特色山珍“走”上百姓餐桌;深挖潛力優勢,讓冷水魚“游”向全國;抓常規重特色,豬肥羊壯“畜”勢勃發。伊春,緊握“森林大廚房”的優勢,推動科技、綠色、質量、品牌等元素加快融入食物產業鏈各環節,在全方位多途徑開發食物資源上布局發力,為龍江當好維護國家糧食安全“壓艙石”加碼增重。
這里,是中國生態康養旅游目的地。
生態立市,旅游強市。建設“森態旅居”城市,讓“人和心,總有一個在伊春”;與龍頭企業合作,用“伊春模式”賦能文旅項目,持續叫響“林都伊春·森林里的家”品牌;構建飛機高鐵高速“快進慢游”立體交通網絡;持續打造高品質旅游節點和旅游打卡地;大力發展“食養游居”相融合的田園康養新業態,助力鄉村、林場“雙振興”。
這里,是現代林業生態體系示范地。
堅決“守綠”、用心“護綠”、大力“增綠”、富民“用綠”、改革“活綠”,一場產業轉型、生產方式調整的“綠色革命”,在伊春同步進行。生態優先,構建綠色“林都”,走出了一條生態美、產業興、百姓富的綠色發展之路。
生態就是資源,生態就是生產力。
從獨木經濟到百花齊放,從轉產安置到煥發活力,從傳統業態到“互聯網+”模式,伊春,一直走在生態發展的路上,林區職工的幸福像小興安嶺的綠色一樣綿長。
揚綠水青山之長,借冰天雪地之勢,
穿過這片凈土,凝視一方文明。
這里的故事不會停止,但腳步會為它停留……
人和心,總有一個在伊春!
責任編輯:張宇
審核:劉海龍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舉報郵箱:chinahljcn@126.com
即時新聞
更多>融媒矩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