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杯是什么比赛-nba在线直播免费观看-男足亚洲杯2023赛程直播-五人制足球场划线|www.jncul.com




黑龍江網 > 原創

【喜迎二十大·追逐四季的人】他用鏡頭守望三江濕地 發布時間:2022-10-15 19:35 來源:黑龍江網

  在黑龍江,有這樣一群人。

  他們熱衷于通過小小的鏡頭記錄這片土地四季輪回的變化。密林、湖泊、花田、鳥獸,還有那些平時容易被人忽略的老街、食肆、光影和人群。他們通過自己的作品,記錄著城市日新月異的發展,記錄著一座又一座新地標的誕生,記錄著一個個新時代龍江兒女的奮斗人生。

  對于這些鐘情于追逐四季的人來說,為了拍攝一張滿意的照片需要付出怎樣的努力?是什么支撐著他們多年來不斷探索家鄉之美?黑龍江有著怎樣獨特的魅力讓他們樂在其中甘之若飴?

  在他們的眼中,遼闊美麗的龍江大地又當如何大有作為?

  正值黨的二十大即將召開之際,即日起,黑龍江網聯合黑龍江省攝影家協會推出喜迎二十大特別欄目《追逐四季的人》。讓我們透過攝影家的視角,走進那些“底片背后的故事”,在光影中感知龍江巨變,在鏡頭里體味龍江鄉情綿長。

  如果你要問,三江濕地的美在哪里?攝影家莊艷平一定有一肚子的話要講。

  每當穿過農田,涉過沼澤,看到東方白鸛、丹頂鶴等珍稀鳥類在鏡頭里信步閑行,自由翱翔于綠地藍天構成一幅幅和諧美好畫面時,那種生命與大自然的融洽,常常會讓莊艷平感動得淚流滿面。

  早春三月,是三江濕地水鳥最多的時候。東方白鸛、白枕鶴、大天鵝等眾多水鳥把這里當作繁殖地,10萬至15萬只北遷的雁類和鴨類在這里停歇。其中,以豆雁和鴻雁數量最多,鴨類又以綠頭鴨數量最多,其次為針尾鴨、羅放鴨、綠翅鴨、紅頭潛鴨、鳳頭潛鴨及鵲鴨。

  夏季的洪河濕地是泡邊泡、河連河,睡蓮滿塘,河岸長滿了各種水生植物,河水清澈透底,水鳥在鳴叫,魚兒在水中嬉戲。

  當然,想要發現更深刻的美,還得需要些訣竅。在濕地里,你一定要“蹲下去”。

  莊艷平總會“蹲下去”,用鏡頭去觀察每棵小草,每一個小小的生命,在他的視角里,你能夠真正體會到那里有太多可愛的生命與濕地共生共存著。

  莊艷平是土生土長的佳木斯人。

  小時候,他家就在松花江邊,兩岸是一望無際的沼澤。每年春天,年幼的莊艷平總會跟著母親,扛著鍬、鎬去當地人稱“北大壩”的地方,找一塊高崗開荒,種一點雜糧,補充口糧。上世紀60年代,那里還泡澤密布,夏天,莊艷平和小伙伴們常在河里撈魚摸蝦,像鳥兒一樣在大自然中自由嬉戲。

  1979年,莊艷平結婚,他向朋友借了一臺海鷗4B相機為婚禮拍照,自此點燃了他對攝影的熱情。次年,他攢下98元錢,為自己買了一臺海鷗4A相機,就此踏上了攝影之路。

  1991年前后,莊艷平興起了拍一組“北大荒變北大倉”主題照片的念頭,他將鏡頭對準大地,記錄下大美龍江。直到1994年的一天,莊艷平忽然間發現,童年印象中的濕地自然景觀正在漸漸消失——清澈的小河變成了排污的臭水溝;三江濕地被偷墾的現象越來越多,鳥聲、哇鳴漸漸聽不見了。

后來,他產生了拍攝三江濕地的迫切念頭——因為他擔心有一天它們會消失。

  三江濕地的美,有時也是“致命的誘惑”。

  這里地域遼闊,碧綠的原野同藍天連成一體,整個大地變作一塊巨大的花毯,美不勝收。但是,讓莊艷平犯難的是,很難找到拍攝需要的至高點。拍攝往往要站在濕地塔頭(一種高出水面幾十厘米甚至一米的草墩)上進行,但每當站在上面,方圓十幾米的地面都會跟著一起浮動下沉。莊艷平經常在齊腰或沒膝的水里,在與地平線平行的情況下拍攝。

  一次,莊艷平一不留神踩翻了一個塔頭,掉入了沼澤當中,泥水很快沒過了腰際。慌忙中,他把三腳架橫在其他塔頭上,試圖借力爬上來,可是腳底怎么也夠不著底,越動越往下陷。緊要關頭,兩位放牛的老人路過此地,老人用牽牛的繩子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將莊艷平從泥潭中拖了上來,他一下癱到了地上。

  莊艷平還記得老人家跟他講,這里是被當地人叫做“大醬缸”的地方,“要不是遇上了我們,再待一會兒你就和三江平原變為一體了。”

  還有一次是在冬天,一場暴風雪鋪天蓋地下了兩天兩夜。莊艷平背著30多斤重的攝影器材,從住地出來,頂著能見度不超過5米的暴風雪,蹣跚地走入大力加湖對面的濕地。那是一個荒無人煙的孤島,島上一簇簇灌木叢早已被皚皚白雪裹得嚴嚴實實。島上的小河在暴風雪下也不得不躲藏起來,只露出窄窄的一條縫隙。看著綿延而去的灌木叢,望著絨絨白雪和逶迤而去的小河,莊艷平用身體遮擋著暴風雪,尋找著最佳角度。莊艷平趟著沒膝的大雪,深一腳淺一腳地邊走邊拍,不知走了多遠,回頭遙望來時的方向,只是白茫茫一片,足跡早已被風雪鋪平,早已找不到回去的路線。

  雪實在太大了,手機、BP機的信號全部中斷,徹底與外界斷了聯系。他只能憑著感覺在大力加湖冰面上朝一個方向頂著風雪行走,又不知走了多少小時,終于在天全黑下來的時候,登上了對岸。

  類似的經歷還有太多太多,小到忍受蚊蟲的叮咬,大到饑餓干渴暈倒在濕地里,甚至面臨生命危險,拍攝三江濕地的28年,莊艷平面對過太多太多的困難,這極大形塑了他的生命體驗和職業生涯。

  在被三江濕地所感召吸引而來的無數人中,人們很難知道,莊艷平到底是不是其中最早的那一個,但是28年過去,他成為濕地里少有的一直“在場”的記錄者和守望者。

  早年間,莊艷平就像在和偷墾者搶時間,他搶著拍,偷墾者搶著開。很多地方今年還是一片非常美麗的自然濕地,明年再來,就是一片被開墾的農田。

  他把對濕地的情感,定格在了一幅幅圖片中,希望以此呼吁更多的人們關注這片美麗而脆弱的土地。

  多年來,莊艷平將三江濕地的美景搬上了報紙、雜志和電視屏幕,在他的帶動下,愛上這片濕地的人越來越多。更令他欣喜的是,在政府部門和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下,三江濕地的珍稀野生植物資源得到了有效保護,濕地開墾被制止,退耕還濕面積每年都在增加,動物種群數量相應大幅度增加。

  近年來,黑龍江省從制度建設、管理體系、保護形式、保護機制等多方面強化濕地保護工作,成效顯著。在全國率先出臺了《黑龍江省濕地保護條例》,開創了我國濕地保護立法的先河。全省556萬公頃濕地共計20448個濕地斑塊全部納入黑龍江省濕地名錄管理并造圖上冊。制定了《黑龍江省濕地保護修復工作實施方案》,建立了我國第一個國際重要濕地生態補水長效機制,同時積極推進濕地保護履約與國際交流合作。

  “十三五”以來,黑龍江省爭取到中央財政資金近5億元,實施了濕地保護恢復、退耕還濕、生態效益補償項目,退耕還濕29.5萬畝。2016年至2019年,省級財政資金共投入5400萬元,形成了濕地保護項目的示范體系。

  這些變化都在莊艷平的鏡頭下以一種更為直觀和平實的方式展現著:江水浩蕩,蘆葦搖曳,綠水更綠,青山更青。

  那些用生命中最好光景置換而來的定格瞬間,是一封封莊艷平親手向濕地遞上的情書。

  如今,在三江平原大大小小的濕地保護區里,你還是可以看到莊艷平奔走的身影,他仍然致力于將濕地美景傳遞給更多的人。

  在拍攝之余,莊艷平常常會向后輩攝影師們講述攝影對環保事業的導向力量。“保護濕地的人,再多也不嫌多。”莊艷平希望,有越來越多的人行動起來,共同“用雙腳和快門守護濕地”。(記者 曲立偉)

責任編輯:董雪婷

審核:劉海龍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舉報郵箱:chinahljcn@126.com

推薦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