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昌種業示范園區
秋高氣爽,微風輕拂,藍天映襯下的水稻田泛著金黃,稻田里蛙鳴魚躍,蝦蟹同游,又是一年秋收在即。
走在田埂上,眼見一片片稻田里稻穗低垂,顆粒飽滿,稻香撲鼻。
“蟹在稻田里面能夠吃害蟲,還能吃一些雜草……”西南村村民任來峰隨手拔起幾穗稻子聊起今年基地的種植模式。
任來峰是基地管理員,這片地是綏化市北林區雙河鎮西南村正大農業水稻種植基地,這兩年,濱北正大農業集團探索“種植+養殖”融合發展,促進農耕生態循環共生,提升農業產業附加值。今年這里以打造“綠色提升”為主線,“鴨稻”“蟹稻”“魚稻”“蝦稻”“菌稻”……用水生動物為水稻供養。
“我們這里有1000多畝地,都是采用這個方法種植的。春天插秧結束后,根據不同時間段放養鴨雛、蟹苗、魚苗、小龍蝦苗,在秋收前出售。現在正是螃蟹旺銷季。水產品收入一筆,綠色水稻還能收入一筆。優質的綠色水稻銷售價高于一般水稻,預測今年畝產1200斤沒有問題,收入非常可觀,又是一個豐收年!”任來峰說。
在綏化市盛昌水稻種植科技示范園區內,5G智慧農業的綠色篇章被生動詮釋。
這里的“生物防控系統”是北林區這幾年主推的二化螟性誘捕技術,它通過人工假雌性誘捕方法,消滅水稻生育期的昆蟲,解決了殺蟲劑的“藥害”。
早春使用生物有機肥,病蟲害發生時期設立捕蟲器,生育期間采取綠色生態種植,為水稻高產豐收奠定基礎。
今年,綏化市北林區綠色食品面積穩定在190萬畝以上,“兩品一標”認證100個以上。下一步,北林區將圍繞發展農牧結合型、種養循環型生態農業,堅持高標準農業、高質量種業、高品質米業的發展原則,推進品種培優、品質提升、品牌打造和標準化生產,推廣鴨稻、漁稻、蟹稻生態種植,加快農業物聯網全程可追溯體系建設,打造更多“黑土優品”。
責任編輯:
審核:劉海龍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舉報郵箱:chinahljcn@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