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杯是什么比赛-nba在线直播免费观看-男足亚洲杯2023赛程直播-五人制足球场划线|www.jncul.com




黑龍江網 > 龍江

【非凡十年?“綏字號”的貢獻】每百斤國產糧食有綏化優質糧1.69斤 發布時間:2022-09-28 17:28 來源:綏化日報

  9月,走在綏化大地上,在“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藍天白云下,舉目滿眼金。處處洋溢著寒地黑土祖國大糧倉的欣欣向榮。

  綏化市把抓好糧食生產、保障供給安全作為最大政治任務,穩中求進,穩定糧食作物種植面積,確保糧食總產持續增長。

  倉廩實,天下安。10個縣(市、區)全部是國家產糧大縣,2021年總產實現230.84億斤、占全省的14.67%,用全省1/8的耕地產出了全省1/7多的好糧。增產9.21億斤、占全省增量的14.1%、占全國的3.45%,每一百斤中國糧食就有綏化優質糧1.69斤。綏化綠色有機食品認證面積1203萬畝,占農作物耕地面積的42.4%,高出全省平均占比7.3個百分點。通過做強“糧頭”,擺活“食尾”,把大糧倉變成綠色糧倉、綠色菜園、綠色廚房,將優質糧端上全國人民的餐桌。

  高產技術——給農業插上科技的翅膀

  綏化市是因農而立、因農而興,地處松遼流域黑土帶的核心區,現有耕地面積2845萬畝,糧食產量保持在220億斤以上,高產技術為維護國家糧食安全做出了綏化貢獻。

  高產離不開良種。綏化市建立了“一個體系”“兩個基地”。即種業質量監管體系和水稻種業基地、大豆種業基地,確保種業安全全程可追溯。

  北林區,中國寒地香米之鄉。秦家鎮盛昌種業是國家區域性水稻良種繁育基地,也是黑龍江省水稻育種基地,在水稻研發、生產、推廣等方面在北林區乃至全省具有引領作用。9月13日,黑龍江省農作物專家育種示范基地水稻品種展示評價現場觀摩會在這里舉行,經過專家評選,綏粳309、綏粳103、綏粳106、盛禾9、綏稻8號、中盛21、盛譽2號等7個品種被評為優秀品種,并作為本次現場觀摩會重點推薦品種。

  “中國大豆之鄉”海倫農業生態實驗站立足提高龍江大豆品質,先后培育出了10個“東升”系列高產、優質大豆品種,畝產達到400斤以上,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推廣應用面積達5000萬畝,增產大豆超過20億斤。

  在推廣良種應用上,綏化市玉米重點推廣和育187、天農9等加工型、專用型品種;水稻重點推廣綏粳27、綏粳18等食味值高的優質品種;大豆重點推廣綏農44、東升1等高油、高蛋白品種。全市良種應用基本實現全覆蓋。

  多年來,綏化市高度重視種業安全,不斷加大人才資金投入,加快提升品種研發能力、標準化制種能力、網絡營銷能力和系統綜合管理能力,開辟與綠色優質品種相適應的審定、登記、保護快速通道,加快綠色科技創新,發展精準育種技術,加大種子知識產權保護,完善種子檢測體系,提升種業競爭力和政策支持,為種子“芯片”作出綏化貢獻。

  良種種在良田上。堅持以地為本,保護好、利用好黑土地。用制度守護良田。全市實行“田長制”,堅決防止耕地“非農化”“非糧化”。建設高標準農田,規模居全省第一。多方施策保護黑土地。重點采取秸稈還田、有機肥還田、坡耕地治理、小流域綜合治理、面源污染治理等,培肥地力,防止水土流失,守護好黑土地這一“耕地中的大熊貓”。

  在推進綠色農業上,綏化市重點推廣肥藥減量增效技術,通過測土配方施肥、生物肥及有機肥替代部分化肥等措施減少化肥用量。通過加強監測預報,推廣生物防治等措施減少農藥施用量,今年肥藥施用量將實現負增長。“黑土地肥到家,捏把泥土冒油花;一兩黑土二兩油,插根筷子也發芽”。這原生態的場景又回來了!

  示范園區建設——促科技融合

  慶安全縣146萬畝優質水稻全部達到綠色、有機標準。其中有優質稻米生產基地30萬畝,園內擁有國家級龍頭企業1家,省級7家,實現了優質大米、米糠制油、碎米釀酒、稻殼發電等全產業鏈開發利用,入選首批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創建名單。

  肇東市五里明鎮全國現代化大農業示范核心區,采用的是大壟雙行和膜下滴灌技術。通過遠程自動控制,一個工人就能操縱5萬畝示范區里的25臺(套)噴灌設備,澆灌節點靠自動傳感器感應提示,實現自動澆灌。

  現代化大農業示范核心區以科技為引領,建立健全農業技術推廣體系,靠科技達到穩產增產的目標。如玉米采取大壟雙行、標準壟密植等技術,打造高賴氨酸、高淀粉玉米含量的玉米高產示范田;大豆采取壟三栽培、大壟三行密植等技術,打造高油、高蛋白食用大豆高產示范田;水稻采取缽育擺栽、側深施肥等技術,打造食味值高的優質抗逆粳稻高產示范田。通過這些先進的栽培技術來創建優質糧食高產基地。

  通過農機農藝結合、良種良法配套,示范區比傳統耕作畝產可提高200~400公斤,畝收入提高300~400元。肇東市太平鄉負責人表示,“示范區畝產目標1000公斤,老百姓跟著學、看著干,實現畝產900公斤希望很大”。

  像這樣的各類科技示范區,綏化市共有193個,重點建設的1000萬畝糧食高產創建核心區、1000萬畝輻射區、800萬畝帶動區已全部落實。

  綏化市目前建設36個現代農業示范園區,總面積5.6萬畝,輻射面積38.4萬畝,包含水稻、玉米、大豆和經濟作物等。園區全部推廣應用“三大作物”高產栽培模式,所在地塊全部為高標準農田,節水灌排渠系暢通。

  經營體系創新——添發展活力

  今年,慶安縣孫廣水稻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與70多家種植戶簽訂了稻谷收購合同,涉及6000多畝稻田。同時,合作社又與慶安縣東禾水稻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聯社簽訂了稻谷銷售合同,秋后稻谷由合作社收購后會全部再由聯社回收,進行統一加工銷售。

  這種水稻種植加工營銷的“抱團”發展方式,是近幾年慶安縣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以“銷得好”引導倒逼“種得好”轉型的主要著力點。據介紹,園區經過多年建設發展,高標準農田比例達到90%,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到100%,水稻智能浸種催芽、暗室疊盤育秧、節水控灌、綠色防控等多項技術普遍應用。依托入駐龍頭企業,組建“企業+合作社+農戶”合作社聯社,探索“種植+加工+銷售”發展模式,帶動4126戶農民以高于市場價的訂單“抱團”種植優質水稻,形成緊密利益聯結,激發活力無限。

  黑龍江秋慧豐農業服務有限公司主要從事農業生產、經營管理、植保無人機等農業服務,員工是專業型、技術型人員的“農田衛士”。今年,公司聯合北林區多家龍頭企業成立了東慧稻香發展有限公司,重點發展種植業、養殖業與農產品加工,通過推行土地經營權入股、農業全產業鏈托管服務等方式,打造“托管服務+年底分紅的土地托管”新模式,更好讓廣大農戶享受規模經營帶來的豐厚“福利”。

  據悉,全市農民合作社、農機合作社、家庭農場等種植類新型經營主體超5萬戶。探索實踐農業經營方式創新,把推進土地托管經營作為破解“一家一戶”的小農生產與現代化大農業無法有效對接的路徑,土地托管工作領先全省。今年,落實全程托管面積826.4萬畝,占比全省總托管面積的25%以上。

  今年, 綏化市全力落實國家和省各項部署和要求,突出“穩糧增豆”的主基調,全市落實糧食作物面積2760.17萬畝,占總播種面積的96.8%,比去年增加近15萬畝。通過搶農時、強管理、防災害,不斷提升農業生產標準化水平,為全年豐產豐收奠定了堅實基礎。

  金色主導田野的季節,我們駐足寒地黑土,徜徉于“稻菽千重浪”波里,任“十里西疇熟稻香”沁入心脾,在又一個豐收年里等待秋糧歸倉。

責任編輯:

審核:劉海龍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舉報郵箱:chinahljcn@126.com

推薦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