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十年,是鶴城現代產業體系加速構建的十年。
中國一重、中車齊車、建龍北滿等裝備制造龍頭企業實現脫胎換骨發展,飛鶴乳業營業收入突破200億元,國內最大的玉米發酵酒精企業訥河鴻展,全球第一大的氨基酸、谷氨酸鈉、黃原膠生產商龍江阜豐,世界單體最大的糧食綜合加工項目益海嘉里(富裕)現代農業產業園,國內最大的生物醫藥生產基地華瑞制藥等一批大項目相繼落戶,全市產業正向全國乃至全球產業鏈價值鏈中高端邁進。
建龍北滿整裝待發的鋼材
裝備工業
突破“卡脖子”實現新跨越
在中國一重的軋電生產車間內,工人正在加工國內某水電站的頂軸鍛件,客戶要求這個產品的外圓和內控尺寸需要控制在0.03毫米之內。面對高精度的要求,中國一重組織專家進行反復探討,研究出新的排刀方式,將精度控制在0.01毫米以內。中國一重軋電制造廠廠長戴錦詩告訴記者:“經過近些年科研的不斷投入,與高校、科研院所的協同發展,目前已經具有生產全系列、所有軋輥的能力,另外火電的轉子、水輪機軸、核電的常規島轉子,均已經實現國產替代。”
中國一重軋電制造廠生產現場
中國一重作為“中國制造業第一重地”,堅定走重大技術裝備自立自強道路,堅持把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完全掌握第三代核電一回路主設備制造技術,并積極向海洋核動力緊湊式小堆等新堆型及核電站后處理等業務領域拓展,“中國制造”在國際鍛焊加氫反應器高端市場取得了“零”的突破。
中車齊車集團作為國內鐵路火車的主導企業,產品國內市場占有率在20%以上,在拓展國際市場、服務共建“一帶一路”上不斷取得新的突破,已累計向澳大利亞、加拿大、新西蘭、巴西、哈薩克斯坦、肯尼亞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出口各型鐵路貨車4萬余輛。
中車齊車集團技術開發中心產品實驗研究室高級工程師張強表示,近年來依托整車疲勞與震動試驗臺,在仿真與實驗方面、標準和平臺搭建方面開展了一系列的研究工作,為澳大利亞必和必拓公司生產世界最大軸重載重的40噸軸重系列礦石車,已從最開始的第一代更新到第三代。
2018年以來,齊齊哈爾市的裝備工業不斷延伸產業鏈,提升價值鏈,打造供應鏈,加大科技研發力度,努力填補國內技術空白,開發以風光電等清潔能源為主的相關產業,突破一批“卡脖子”關鍵核心技術,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創新產品。
農業產業
建“鏈”成“群”構建新格局
盛夏七月,記者在龍江阜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采訪,這里的生產銷售一派繁忙景象,蘇氨酸、賴氨酸等主要產品從流水線下線裝車外運,銷往國內外市場。公司副總經理徐進釗告訴記者,今年1~6月實現營業收入32.88億元,出口創匯2.01億美元,完成利稅5.87億元,目前企業年玉米精深加工能力達到200萬噸。
近年來,齊齊哈爾市引進的頭部企業極大地帶動了全市相關產業的快速發展。隨著飼料、油脂和生物制藥等相關下游項目陸續簽約落戶,將逐步構筑一條上下游緊密銜接的玉米精深加工產業鏈條,形成產業集群。
克東飛鶴乳業智能工廠包裝流水線
走進克東飛鶴乳業智能化配方乳粉生產車間,現代化生產線有序運轉,一罐罐優質配方奶粉從這里生產出來,運往全國各地。據介紹,這個智能化生產項目總投資5億元,整條生產線采用機器人操作,企業實現生產信息化、自動化、智能化,走上了高速發展軌道。
飛鶴乳業落戶克東以來,先后建成5萬噸配方乳粉包裝生產線、4萬噸乳粉智能化生產線、高端液態奶生產線和3000噸米粉生產項目;配套引進了安盛農業、博瑞飼料、瑞信達物流、福瑞達印務、瑞源生物質天然氣等15個上下游產業項目;建成了3處標準化萬頭牧場和2處千頭有機牧場,存欄優質荷斯坦奶牛4.5萬頭。2021年,總投資1.2億元的年產1.2萬噸特醫成人乳粉、總投資5.1億元的天然萬頭有機牧場等項目接連啟動。
飛鶴乳業還積極探索土地生態價值轉換,打造了以依安縣為核心的千億級有機食品生產基地,實現土地增收。在飛鶴乳業“共富共享全產業鏈”的拉動下,全省有100多萬畝耕地實現增值,累計創造近20萬個就業崗位,帶動超過15萬農民穩定增收。
益海嘉里現代化大豆深加工車間
記者在省級重點項目益海嘉里(富裕)現代農業產業園項目現場看到,已投產的項目生產繁忙,續建項目正在加快建設。依托當地豐富的資源,益海嘉里(富裕)現代農業產業園在做好中央廚房、水稻加工、馬鈴薯加工、甜菜加工項目的同時,將向生物、發酵領域擴展,重點發展維生素等項目。據了解,目前100萬噸玉米深加工、大豆分離蛋白項目已正式投產,小麥深加工和酵母項目開始調試,8月將試生產。在建項目全部投產后,年實現產值80億元,新增稅收5億元以上,解決富裕縣及周邊670萬畝耕地的訂單種植,這里將成為世界最大、品種最全的農產品綜合加工基地。
齊齊哈爾市農業農村局局長唐海波介紹,全市傾力打造“糧—食”“糧—藥”“肉—食”“奶—乳”四個“一體化”產業鏈,全力推進11個產業園集群和8個全產業鏈項目建設,打造農業產業化升級版,全力構建一二三產深度融合的產業發展新格局。
“數據跑全程(城)”
打造營商新環境
夏日午后,在齊齊哈爾市政務服務中心,辦事的人不多,很安靜。平臺預約、網上可辦、區域通辦……服務大廳的“清靜”得益于數字政務改革的成果。在高速運轉的數據中心后臺,工作人員不停地敲打鍵盤,部門間數據交換如光速在奔跑。
據齊齊哈爾市政務大數據平臺顯示,截至目前,大數據存儲總量已超過50TB,結構化數據總量超過10億條。該平臺共為全市“跑一次”和“不見面”事項辦理、百姓便民查詢等服務提供接口調用5500萬次,累計減少要件提交25萬余件次。
2017年,齊齊哈爾市“互聯網+政務服務”改革啟動,并迅速將改革推進到政務數字化階段。他們依托政務服務平臺和“鶴城在線”APP,為企業建設專屬空間,根據企業不同類型配置個性化服務,企業在成長各個階段所需要的政策、信息、問題解決方案等超前送達。
“新開店辦手續,在網上提交材料、審核,一上午就完事,第二天取營業執照、領章,簡直太方便了!”齊齊哈爾市齊泰醫藥連鎖有限公司行政部負責人李晶告訴記者,自2020年以來,他們在主城區已經新開了20多家藥店。是處處為企業著想、提供便利的政務服務中心助力他們發展。
近年來,齊齊哈爾市加快政府數字化轉型,持續推動“數據跑全程(城)”行動,不斷提升政務平臺服務集成、數據共享、業務協同能力,傾力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目前,全市“最多跑一次”事項占比99.95%,“網上可辦”事項占比99.77%。“一網通辦”“一城通辦”目標正在變成現實。
從謀劃推進12個重點產業,打造裝備制造、食品加工、生物、新能源4個“千字號”產業集群,到實施產業鏈供應鏈三年行動計劃,大力發展數字經濟、生物經濟、冰雪經濟、創意設計、文化旅游產業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齊齊哈爾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壯美畫卷已經展開,正在不斷鋪陳延展。(記者:孫昊 姚建平;攝影:路久寬)
責任編輯:楊柳
審核:劉海龍
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我們立刻刪除。
舉報郵箱:chinahljcn@126.com
即時新聞
更多>融媒矩陣